Zalta, Edward N., “Frege’s Theorem and Foundations for Arithmetic”,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(Spring 2024 Edition), Edward N. Zalta & Uri Nodelman (eds.).
這篇文章整理了我們如何透過 Frege 方法來建立自然數,包括相應的 Dedekind/Peano 公理。
基本術語
為了明確這個過程,我們使用現代語言符號來進行表述。我們在這裡需要二階述詞邏輯語言。這個語言形式我不特別描述,但有以下運算需要加入。
理解性
我們有對於概念的理解性原理(Comprehension Principle)。
對於任何一個 G 未自由出現的句式 ϕ,以下成立:
∃G∀x(Gx≡ϕ)。
此外,我們也需要對於關係的理解性原理。
對於任何一個 R 未自由出現的句式 ϕ,以下成立:
∃R∀x∀y(Rxy≡ϕ)。
lambda
我們可以定義 λ 函數,能對表達進行抽象。λxFx 表示「是符合 Fx 的 x」的述詞。
形式上來說,我們引入「λ 規約」公理(ϕxy 表示以對象變元 y 取代 ϕ 中出現的對象變元 x):
存在 λ 函數,使得對於任何句式 ϕ,λ 滿足:
∀y([λxϕ]y≡ϕxy)。
Hume 的原理
基本定律 V
Frege 將 ϵ˘f(ϵ) 和 α˘g(α) 分別代表函數 f 和 g 的函數值序列(courses-of-values)的指稱。亦即,符號 ϵ˘ 和 α˘ 綁定了表達式 f(ϵ) 和 g(α) 中的對象變量 ϵ 和 α,並指示其函數值序列。
基本定律 V 可以寫成:
ϵ˘f(ϵ)=α˘g(α)≡∀x[f(x)=g(x)]。
我們可以看到,基本定律 V,蘊含了外延存在原理,使得我們能合法定義 ϵ 函數,將概念對應到它的外延。一個對象落在概念 F 中,可以表述成 x∈ϵF。
我們可以把基本定律 V 表述為:
ϵF=ϵG≡∀x(Fx≡Gx)
我們如今都知道 Frege 遇到的麻煩:外延存在法則蘊含了羅素悖論。如何修復 Frege 的論證因此成為一個複雜的問題,但透過 C. Parsons(1965)、Wright(1983)和 Heck(1993)的研究,目前有一個不錯的策略:擱置基本定律 V。
擱置基本定律 V
首先,Heck 指出 Frege 使用基本定律 V,只是為了證明 Hume 的原理,在證明的後續再沒有用到該定律。
為了說明該原理,我們再引入一些符號:
- ♯F:屬於 F 的數。Frege 論證,數是屬於概念的概念,如其外延的個數。
- F≈G:F 等數於 G。等數性(equinumerosity)是在 Cantor 的原始意義下定義的,即,兩個概念是等數的,表示在兩概念間存在一個一對一映成關係。我們可以簡單檢驗等數關係是等價關係。
Hume 的原理即:
♯F=♯G≡F≈G。
一旦有了 Hume 的原理,Frege 就可以定義基數:
x 是一個基數 =df∃F(x=♯F)。
而 Parsons 首先發現(並由 Wright 補充了整個論證),Frege 只需要 Hume 的原理就能得到他要的自然數以及相關公理。因此,我們可以擱置這個爭議,只需要引入 Hume 的原理。
尤利烏斯.凱撒問題
雖然 Hume 的原理能夠取代基本法則 V,但這原理對於 Frege 來說其實太弱了,因為 Hume 的原理並沒有說明數字對象該如何理解的知識論答案。
這是「尤利烏斯.凱撒問題」,因為 Frege 認為,我們似乎有必要區分究竟尤利烏斯.凱撒為何不是一個數字。即便 Hume 的原則有說明數字的同一性是什麼回事,但它無法排除任意對象和數字為何不是等同。如果數字關乎一個概念,因此是一個函數,那它的值域是什麼?
因此,即便我們透過 Hume 的原則證明了 Frege 的論證如何有效,這不見得會是 Frege 能接受的。
自然數
自然數的定義有以下步驟:
- 建立概念的數如何接續,即定義前身(predecessor);
- 建立概念的數在關係的序,即定義先祖(ancestral);
- 定義自然數並證明相關公理,在這裡稱作 Frege 定理。這個證明有點瑣碎,我在這裡便略過了。
前身(即自然數的後繼概念)
概念的數的新關係,即前身。假如給定一個數 x,假如 y 和 x 直接相續,表示 y 是某個概念 F 的數,那會有一個對象 w,這個對象落在 F 之中,而 x 會落在 F 扣掉 w 的概念之中。
形式化定義為:
Procedes(x,y):=∃F∃w(Fw∧y=♯F∧x=♯[λzFz∧z=w])
透過前身,我們可以建立序(order),Frege 透過由關係衍生的先祖關係來建立。
先祖與弱先祖
假設我們有一個關係 R(x,y),我們希望定義先祖關係。但這先祖關係並不定義成:
R?xy=∃z1,z2,...,zn(Rx,z1∧Rx,z2...∧Rzn,y)。
我想是因為 Frege 在這裡需要繼承關係,確保能簡單引入歸納法原理。
Frege 在此需要的是,給定 F ,先祖關係 R∗ 能夠讓 F 在 R 中被繼承(hereditary):
Her(F,R)=df∀x∀y(Rxy→(Fx→Fy))。
Frege 在這裡需要的是一種先祖關係序列,如果 x 和 y 處於該關係,那麼只要所有的 y 以前的對象都繼承 F,就也要將 F 繼承給 y。嚴格來說,先祖關係序列 R∗ 的形式定義如下:
R∗(x,y)=df∀F[(∀z(Rxz→Fz)∧Her(F,R))→Fy]。
接著可以定義弱先祖關係(這類似於一種偏序關係):
R+(x,y):=R∗(x,y)∨x=y。
自然數
自然數可以這樣定義:
- N0=0,
- Nx=dfProcedes+(0,x)。
0 可以定義成沒有任何外延的 F 的數,譬如說,F 是「自身不等同」的概念。在這裡,0 必須滿足:
♯F=0≡¬∃xFx。
如此,我們僅剩下證明這個 Nx 具有以下性質的工作:
- 0 是一個自然數。
- 0 沒有嚴格先祖。
- 兩個不同的自然數,不會有相同的後繼數。
- 數學歸納法原理。
- 所有自然數都有後繼數。
這個證明有些瑣碎,我在這裡便略過了。